NAS之路
NAS之路
目前来说这只是一个杂项文章,如果我有资金能支持自己升级NAS的话,或许会变成一整个系列也说不定。当然需要强调的是,NAS并非我的刚需,只是正好家里有一台旧电脑,让它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加块便宜的二手硬盘(17块钱500G)变成NAS,有时候还可以给家里人放放4K电影。
另外提一句,据说NAS、路由器、软路由这些东西都是中年男人的快乐,难道我已经提前步入中年了吗?笑死。
硬件
这些配件都是很旧的型号,但经久耐用。这台电脑是15年装的,到现在也断断续续用了8年了。因为工作强度不高,它各个组件还保持得比较好,就是有点积灰而已。
主板 GA-B85-M-D2V
CPU i5-4460 (TDP 85W)
内存 金士顿8G DDR3
显卡 RX550 2G 单风扇品牌机拆机(这是最近才加上的)
电源 先马 刺客630 额定500W
散热 英特尔盒装CPU赠送
机箱 忘记了
硬盘 128G固态*1、500G机械*2
我看其他人的方案都非常不推荐i5-4460这款CPU,主要是因为它的TDP功耗太高。不过,对于不用24小时开机的NAS来说,这倒也无所谓。用来做NAS的CPU,最热门的应该是T结尾的低功耗CPU,比如i3-8100T等等,待机功耗相当低,性能也不差,在做NAS的同时还可以做Minecraft服务器之类的工作。不过我倒是无所谓,有没有都行。毕竟现在也不是玩游戏的时候,我连工作都还没找到。
这台电脑自带一个千兆网卡,但是可能速度会不够,后面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不是要在PCIe 3.0 1x接口上再加一块2.5Gb的网卡。
存储
对于NAS来说,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存储。存储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,特别是放在家里。一些转速高或者盘片多的硬盘可能会有很大的炒豆声,首先要考虑找地方放。不过我现在只有1块128G固态用来当系统盘,1块500G西数蓝盘(机械)和1块500G的东芝机械硬盘,我放在自己的房间里,完全没问题,甚至可以晚上下电影下过夜,也不会吵到我睡觉。
NAS系统
NAS的专用系统有很多,但很多都是收费的。更有一些系统,它们原则上只供生产商自家的品牌NAS使用,比如群晖系统,一般把真正的群晖NAS中的NAS系统称为白群晖(网上一般叫“白裙”),在其他NAS上安装并破解的群晖系统称为黑群晖(网络上称为“黑裙”)。自组NAS想要选择这些封闭的NAS系统破解安装不是不行,只是风险比较大,而且一般无法更新,每个更新都要等大佬把破解做出来之后才能更新。所以,尽管群晖官方已经声明并不禁止黑群晖,但我还是不可能选黑群晖的。
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专门为NAS开发的系统,但却又不封闭于某个品牌之内的NAS系统,比如unRaid。但是,不封闭在某个品牌之内又不意味着不收费,unRaid是会根据电脑中的硬盘数量向用户收费的。正如刚才所说,我还没找到工作,而且接下来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,所以我也否决了这个系统。
在了解了这些系统之后,最终我的选择是,Win NAS。就是把Windows直接作为NAS系统去使用。为什么呢?首先,这台电脑自带Windows 7,不用我再去折腾了。人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,很难再去做什么实际工作。第二,它是我最熟悉的系统,没有之一。很多花里胡哨的操作都可以在Windows上做到,当然了,只是因为Linux我用的时间短,还不过1坤年(如果不算树莓派的话),不然Linux当然是可玩性更好的那一方。还有一点就是,Windows的生态并不比Linux差多少。NAS该有的功能,也基本都有人实现过了。现在也有不少人开发将Windows作为NAS的必要软件。一般来说,NAS系统会把磁盘阵列当作一整个磁盘去管理,而不是拆成多块,其实Windows也能做到这点。再者,我做这个NAS只是想要在电视上结合KODI看看4K电影而已,根本没必要花时间去搞那么复杂的操作。
综上,我选择了Win NAS。
在既没有闲钱,也没有时间的情况下,我选择了不折腾。
要是我既有闲钱,又有时间,我大概也会选择不折腾——因为可以直接买品牌机,我所需要的功能不需要折腾就能用,省下来的时间还能拿来看电影,多好。
何为Raid
Raid的介绍有很多,我真的不想再重复一次了,就放个链接在这里
自组Win NAS的问题
这个问题前文我说了很多了,就不再说了,反正也没人看,哈哈。
还是总结以下几点吧:
功耗问题
如果在选硬件的时候不考虑功耗问题的话,功耗可能会比较大。对于24小时开机的电脑来说,低功耗一定是很重要的。目前我手上这台机的待机功耗大概在10-15W这样,其实不算很高。如果贪便宜用至强E3或者E5组NAS的话,一定要注意功耗问题,免得付电费的时候泪流满面(哈哈)。
稳定性问题
这里还是以需要24小时运行的NAS为例。不是所有硬件设计出来都是能够做到7x24小时运行的。比如西数蓝盘,它的设计工作时长是5x8小时。每周工作5天,每天工作8小时,它的实际寿命才有可能达到它设计的预期寿命。一般来说,企业盘(比如西数金盘)还有监控盘(比如西数紫盘)这些,设计寿命才能达到7x24小时。不过,一般来说,监控盘的转速只有5400转,而企业盘、蓝盘这些都是能达到7200转的,速度稍微快一点。家用的话,实际感知可能不大,至少网上的测评是这样说的。
还有,网上卖的那些便宜的硬盘要么就是上古卷轴,要么就是矿盘。比如我这块西数蓝盘,它是2014年生产的,这块希捷的硬盘的我也没查是什么时候的。像这种硬盘,随时都有可能挂掉,所以要么就不要往里面存重要的东西,要么就老老实实做好Raid或者冷备份。
更新问题
对于我这台电脑来说,更新应该不成问题——因为它是Windows 7,微软不给它更新了,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关机了又要强制更新,又给我搞出一堆bug。但Windows 10或者11现在都还在更新,还比较频繁,甚至不能直接关掉,官方只提供几个星期的暂停更新。这需要通过一些非常规操作去暂停更新。好家伙,在黑群晖上的问题是更新太慢,到了Windows上又变成更新太快了。
共享方案
既然是一台NAS,那一定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把电脑暴露在网络上,可以是局域网,也可以是公网。我只是拿来看片的,那暴露在局域网里就行了。
FTP
FTP是一个很方便的协议,能快速向网络暴露自身,也比较安全。访问者既需要知道NAS的IP地址,又需要提供账号密码。还可以通过设置白名单,进一步加强安全性。但既然我只在局域网里用,也就无所谓安全性了。
我用的软件是一个叫HOME FTP SERVER的软件,随便一搜应该就有了。我一时也忘记它的官网在哪里了,也没搜到,可能改名了。因为我看到一个叫Wing FTP Server的软件,也是可以用的。
Home FTP Server很容易设置,打开软件后,新增账户,把需要共享的内容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下,把这个文件夹选定为账户的主目录,设置好账号密码就行。打开CMD,输入ipconfig看看电脑的IP是多少,在KODI添加源的时候需要用上。
SMB
SMB也同样很方便,因为Windows就自带这个协议。当然,刚才说的FTP也是有自带的,只是折腾起来可能比较麻烦。SMB其实就是网上邻居,用过XP的人都知道这个词。只要设置好共享文件夹,就可以在网络上访问到共享文件夹了。
以上这两个是我知道的而且用过的协议,他们都有一个问题——速度慢。不过这个锅也不能全由协议来背,毕竟我的硬件条件也不怎么样。我在电视上的KODI中看4K电影的时候还是会卡顿,这显得这台NAS很多余。所以我正在找一些廉价的解决方案。比如,更换更好的网线等等。我用来连设备的网线是很早以前的网线,比我在学校里买的六类线细了一圈。所以我打算先换成六类线试试看卡不卡,再做其他尝试(六类线!八块钱三根!嘿嘿!)。
刮削方案
什么是刮削器
电影刮削,指的大概是通过影片的名字,筛选信息,然后从网络上搜索电影信息、电影海报等,下载到本地的过程。
电影是有标准命名的,一般来说,只有经过标准化命名的影片才能刮削,但现在有些也不需要,足够智能。为什么需要电影刮削?当然是为了好看啦!比如我后面要提到的KODI播放器,能在电视上显示电影海报墙,点开后还能看到演员的相片、电影的评分、电影的简介等信息,这些对于一个家庭影音系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,不像在电脑上看,直接一点开看就完事了。
氛围感要拉满!
KODI的刮削器
KODI是个很强大的播放器,它有很多插件,比如自动搜索字幕、自动刮削等。
KODI的自动刮削器,内容来源还是很丰富的,它会根据不同的插件,去选择不同的刮削源。不过,官方的刮削器可能因为GFW,需要改hosts才能用,当然也可能直接能用,我是没有成功过的。
外接刮削
这个推荐有很多。外接刮削就是在电脑上先刮削好,然后再由KODI去显示。Jellyfin就是一款很强大的电影刮削器,而且免费。问题是,它也需要改hosts,不过,电脑上改要比路由器里改简单太多了, 所以也能用。
我想提的是一个国产软件,叫做极影派,它就是我提到的,不需要把电影命名标准化也能刮削的软件,而且它在获取完电影信息后,还能用工具把没有标准化命名的电影直接标准化,这点非常方便。
KODI
播放器
KODI是一款设计优秀的集成播放器。说它是集成播放器是因为,它不仅能放视频,还能拿来看电视、听音乐等。外观优秀是它的优点之一,通过插件还能更换更好看的主题。插件丰富是它更重要的优点。正如上面所说,KODI具有自动匹配字幕、自动刮削等插件。最重要的,它是一款开源免费的、跨平台的播放器,带有与其他设备通信的协议接口,可以轻松地添加网络源。这也为我们的NAS提供了方便。我自用的就是NAS+KODI,通过FTP在电视上看电影。
KODI有安卓版、苹果Mac版、安卓电视版和Windows等版本,现在已经更新到20.x的版本号了。不过奇怪的是,我家电视不能运行最新版,只能安装到18.9版,这点比较可惜。安装也很简单,把安装包放U盘里,直接在电视上装就行。它还能看RSS,不过我并不用它作为RSS的阅读器,尽管RSS确实还支持推送视频,但我自己用电视的时间并不多,所以没有考虑。
设置中文首先需要到设置界面,找到interface,在General选项中,找到Font,把字体修改成Aral。因为默认字体是不带中文的,如果设置成中文,会变成框框。然后在第二个选项卡中,找到language,改成Chinese(Simple),就可以了。
添加源
主页电影选项卡现在是空的,没有海报墙,也没有可以看的电影。需要先添加源。在选项卡这里,浏览文件。
流畅度提升
换上新线之后,普通播放确实是不会卡了,连70G的4K电影也不会卡。可是,拖动进度条或者从上次播放到的位置看还是会很卡。这点很不对劲。
设置缓存
这个或许解决不了这个问题。